天文台發布哪些類型的極端天氣警告?

天文台發布哪些類型的極端天氣警告?

香港天文台主要發布以下幾類警告:

- 颱風警告信號:分為1、3、8、9、10號,表示風力強度及威脅等級。

- 暴雨警告信號:分為黃色(警示)、紅色(嚴重)和黑色(極端),每級對應降雨強度(如每小時超過70毫米觸發黑色)。

- 酷熱及寒冷警告:針對高溫超過33°C或低溫異常引發的健康風險。

- 雷暴及強風警告:用於突發事件,提供即時避險建議。

天文台通過哪些渠道發布警告?

香港天文台發布警告的主要渠道包括:

- 數碼平台:官方網站、手機應用程式「我的天文台」及社交媒體(Facebook、Twitter)。

- 傳統媒體:電視台(如TVB、ViuTV)和電台(如香港電台第一台)的即時插播。

- 公共警示系統:透過政府新聞處發送SMS短信至註冊用戶。

- 戶外顯示屏:在商場、地鐵站等公共場所展示警告信息。

這些渠道確保信息廣泛傳播,覆蓋不同年齡層市民。

天氣警告包括哪些類型?

天文台發布多種天氣警告:

- 熱帶氣旋警告:分1-10號信號。

- 暴雨警告:分黃、紅、黑三級,對應每小時雨量30/50/70毫米。

- 雷暴警告:提示閃電和強雷雨。

- 寒冷天氣警告:預計氣溫達12°C以下發出。

- 酷熱天氣警告:預計氣溫達33°C以上發出。

每類警告有行動指南,市民應檢查網站更新。

颱風逼近時天文台如何發布警告?

按風力強度分為:

1. 一號戒備信號

2. 三號強風信號

3.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

4. 九號/十號颶風信號

每兩小時更新路徑及影響範圍

香港暴雨警告信號分為哪些等級?

香港天文台發出的暴雨警告信號主要分為三級:

- 黃色暴雨警告: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的大雨,且雨勢可能持續。

- 紅色暴雨警告|表示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大雨已影響部分地區,並可能擴展至其他區域。

- 黑色暴雨警告|指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暴雨已影響香港,且可能引發嚴重水浸及交通癱瘓。

天文台如何決定發佈黑色暴雨警告?

香港天文台使用多種工具決定發佈警告:包括自動雨量監測站數據(當每小時雨量逼近70毫米)、雷達圖分析雨區移動,以及全球天氣模型預測。

專家團隊即時評估潛在水浸、山泥傾瀉及交通風險後,透過官方網站、APP推送及媒體廣播發佈。

決策強調實時性,以減少人命財產損失。

黑雨警告通常影響香港哪些地區較嚴重?

黑雨警告主要影響香港的低窪及山區地區:
- 高風險區域:新界北區、沙田、大埔及荃灣等,因地理因素易發水浸
- 城市影響:九龍和香港島的隧道、地下鐵路及道路可能淹水癱瘓
- 山區風險:大嶼山及西貢等地易發生山泥傾瀉
- 天文台發佈時會標明具體受影響區域,公眾應注意本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