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雨警告信號的應對措施?
暴雨警告信號的應對措施?
紅色暴雨:上班族應留在安全場所
黑色暴雨:所有機構暫停運作
遇到水浸時應往高處避險,駕駛者避免駛入低窪地區。學校會按教育局指引停課。
酷熱天氣警告的應對措施有哪些?
需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、適時補充水分、關注長者及慢性病患人士、開放全港18間臨時避暑中心(溫度達35°C時啟用)。
暴雨警告信號如何解釋?
分為三級:
- 黃色警告:每小時雨量30-50毫米,可能導致小規模水浸。
- 紅色警告:雨量50-70毫米,交通中斷風險高。
- 黑色警告:雨量超過70毫米,引發洪水或山泥傾瀉。
每級信號附建議,如停課安排或緊急疏散,應追蹤應用程式實時更新。
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標準是什麼?
暴雨警告分為黃、紅、黑三級:
- 黃色:預測或實際降雨量達30毫米/小時
- 紅色:超過50毫米/小時
- 黑色:超過70毫米/小時,可能引發嚴重水浸
暴雨警告信號何時會取消?
當雨勢減弱且預測未來2小時內不再達警告標準,天文台會取消信號。市民仍需留意「雷暴警告」或「山泥傾瀉警告」是否仍然生效。
對新冠疫情的應對措施?
院方執行嚴格防疫:
- 發燒診所:獨立區域處理疑似病例,避免交叉感染。
- 分流系統:急症室入口設體溫檢測,高風險病人專用隔離房。
- 預約制:非緊急服務需電話確認或App登記,減少院內人群聚集。
黃色與紅色暴雨警告的主要區別?
黃色警告側重「預警」,提示市民注意天氣變化;紅色警告則表示大雨已對部分地區造成影響,需採取即時防範措施(如避免行經低窪地帶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