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文台的紫外線指數何時最高?

天文台的紫外線指數何時最高?

通常於上午11時至下午3時達峰值,若指數超過8(極高),應採取防曬措施並減少正午外出。

哪些地區在黑雨期間風險最高?

低窪地區(如鯉魚門、大澳)、山坡附近(如港島南區、新界北)及排水系統較差的老舊社區(如深水埗、觀塘)需特別防範水浸及山泥傾瀉。

教育局天文台有哪些職責?

主要職責包括提供天文教育資源、舉辦觀星活動;監測當地氣象數據,協助天氣預警;與學校合作開發科學課程;以及培養天文教育人才。重點關注教育普及與學生安全,特別在惡劣天氣時提供指導。

水浸報告天文台在氣候變遷下的挑戰為何?

關鍵挑戰包括:一、頻率上升:極端天氣增多加劇水浸事件,需擴充監測網。

二、資源限制:設施更新經費不足,影響即時預警能力。

三、技術缺口:模型無法精確預測新型洪災(如都市積水)。

四、公眾參與弱:部分區域報告率偏低延誤回應。

天文台回應策略:投資數位化工具(如大數據分析),強化跨國合作,並推動防災教育以降低未來衝擊。

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後,上班如何安排?

僱主應遵循勞工處指引:在黑雨警告生效期間,員工無需上班;若已到達工作地點,應留在原地直至警告解除或安全離開。員工應留意公司通知系統。

如何獲取天文台最新通知?

可透過天文台App、網站(www.hko.gov.hk)、電台或電視台廣播。雇主應鼓勵員工訂閱官方警報,並在社交平台追蹤更新。

天文台發布哪些類型的極端天氣警告?

香港天文台主要發布以下幾類警告:

- 颱風警告信號:分為1、3、8、9、10號,表示風力強度及威脅等級。

- 暴雨警告信號:分為黃色(警示)、紅色(嚴重)和黑色(極端),每級對應降雨強度(如每小時超過70毫米觸發黑色)。

- 酷熱及寒冷警告:針對高溫超過33°C或低溫異常引發的健康風險。

- 雷暴及強風警告:用於突發事件,提供即時避險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