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戶點申請水浸損失補助?
商戶點申請水浸損失補助?
可透過:
1. 政府「緊急救援基金」
2. 中小企信用保證計劃
3. 投保商業綜合險索償
需準備:
・現場照片及影片證據
・損失物品清單及單據
・政府部門出具的災情證明文件
屋企點預防水浸損失?
防災措施:
- 安裝防水閘門
- 貴重物品放置高處
- 定期清理大廈排水口
- 儲備沙包等防水物料
- 購買包含水浸險的家居保險
地鐵公司如何處理列車內的水浸情況?
應急處理程序包含:
- 即時停駛列車,疏散乘客至安全區域。
- 啟動水泵系統排除積水。
- 工程團隊到場修復損壞設備。
- 進行事後評估改進防漏系統。
重點是保護生命優先,再恢復運行。
遭遇突發水浸時如何確保自身安全?
安全守則包括:一、切勿涉水:流水深度過膝就可能沖走人車,應等待救援。
二、尋求高點:爬上屋頂或高樓層,揮動鮮明物體示警。
三、通信管道:用手機聯繫家人或求助專線(如999),分享天文台即時資訊協助定位。
四、後續照護:撤離後檢查傷病,並追蹤天文台發布的復原建議。
如何向天文台報告水浸?
市民可透過多種管道向天文台提交水浸報告:一、使用天文台官方熱線(如香港的1823號碼)。
二、登錄天文台網站填寫線上表格。
三、透過天文台手機APP提交圖文並茂的報告。
報告時需提供關鍵資料,包括發生時間、地點(街道或區域名稱)、水深與範圍、損害程度、是否有人員受困。及時報告有助加速救援行動,天文台會在確認後整合數據並發布更新。
天文台在水浸事件中扮演什麼角色?
天文台是水浸管理中的核心機構:一、負責監測天氣變化,如暴雨或颱風發展趨勢。
二、發布即時警告(如暴雨警告訊號),並根據水浸風險分級預警。
三、整合來自公眾和傳感器的報告數據,協調跨部門行動(如與渠務署、消防處合作)。
四、提供防災教育和應急指南,例如建議民眾避開受洪水威脅區。整體目標是降低社區風險,確保公眾安全。
水浸報告有什麼常見類型?
天文台發布的水浸報告主要分為三種:一、一般報告:描述局部淹水情況,如道路積水較淺。
二、嚴重警告:針對高風險事件(如因暴雨引發的大範圍洪災),呼籲民眾撤離。
三、預警通知:根據天氣模型,提前數小時發佈潛在水浸風險。
此外,天文台會區分內陸洪水或沿海洪水數據,並附帶影響程度和時間範圍資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