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色與紅色暴雨警告的主要區別?

黃色與紅色暴雨警告的主要區別?

黃色警告側重「預警」,提示市民注意天氣變化;紅色警告則表示大雨已對部分地區造成影響,需採取即時防範措施(如避免行經低窪地帶)。

黑雨警告與紅色或黃色暴雨警告有何區別?

香港暴雨警告分為三級:

- 黃色暴雨警告: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,表示大雨可能影響部分地區,公眾應保持警覺。

- 紅色暴雨警告: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,雨勢廣泛且持續,建議避免戶外活動。

- 黑雨警告:最高級別,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,威脅生命安全,必須立即避險。

區別在於雨量強度、影響範圍和應對措施,黑雨警告要求最緊急行動。

不同顏色暴雨警告的區別是什麼?

香港暴雨警告分三級:黃色、紅色和黑色。

黃色:每小時雨量30毫米以上,提醒注意水浸。

紅色:每小時雨量50毫米以上,建議避免戶外活動。

黑色:每小時雨量70毫米以上,極端危險,應立即躲避。

顏色區分基於雨量門檻和危害程度。

警告會附帶具體行動建議,市民可透過天文台APP即時查詢。

暴雨警告信號何時會取消?

當雨勢減弱且預測未來2小時內不再達警告標準,天文台會取消信號。市民仍需留意「雷暴警告」或「山泥傾瀉警告」是否仍然生效。

歷史上香港最長黑色暴雨警告持續多久?

根據紀錄,1992年5月8日的黑色暴雨警告持續5小時35分鐘,導致多區嚴重水浸及山泥傾瀉,為歷時最長的一次。

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標準是什麼?

暴雨警告分為黃、紅、黑三級:

- 黃色:預測或實際降雨量達30毫米/小時

- 紅色:超過50毫米/小時

- 黑色:超過70毫米/小時,可能引發嚴重水浸

極端情況與颱風警告有何區別?

颱風警告僅屬天文台的氣象預警(如八號風球),而極端情況是政府根據災害影響程度啟動的綜合應變機制,涵蓋更廣泛的社會運作暫停安排,包括交通、醫療等關鍵服務的調整。